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行业焦点

我国小麦收获机处在成长阶段 机械水平仍需突破

www.caamm.org.cn    2017-08-08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小麦机收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为小麦连续多年保持丰产丰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小麦收获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品制造技术稳步提升,市场已经步入理性发展阶段,面临新的资源聚集和能力突破。 

小麦收获机产业呈现稳健发展趋势

小麦收获机产业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聚集效果展现,为提高我国小麦机械化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发展趋势看,整体仍处于历史较好的发展机遇期,正在稳步推进中高端产业、市场发展目标。

首先产业聚焦效果展现。国家已经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的长效机制,中央连续十二年出台涉农一号文件,三农投入一直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农机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6.5亿元,十二年增长了八翻多,有力地促进了收获机械产业的发展。

从地域分布看,我国已经形成山东、安徽、河南等小麦收获机产业集群,构筑了有序发展的产业格局。从产业格局看,国内已没有单独制造小麦机惟一产品的企业。具备小麦、水稻、玉米三种收获机械制造能力的企业达到8家,具备水稻、玉米两种收获机械制造能力达到5家,具备小麦、玉米两种收获机械制造能力的企业达到11家,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粮食作物收获的需要。从产业价值链看,国内主要企业是从小麦收获机产业开始起步,推动了收获机械产业的多元化。产业技术平台稳步提升,不断缩小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现实差距。

其次品质推进稳步提升。综合判断,我国小麦收获机产品正快速向大中型、中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产业仍处于成长期。一是从技术应用水平看,国内小麦收获机主要采取三种技术平台,7kg/s以下喂入量机型主要采用切流滚筒加横轴流滚筒脱粒分离技术,7kg/s以上机型主要采用切流滚筒加纵轴流单、双滚筒脱粒分离技术;单独的纵轴流滚筒脱粒分离技术,满足了不同端位用户的需求。二是从发展实践看,国内企业小麦收获机研发、制造水平大幅提高,大喂入量小麦收获机新产品不断上市,10kg/s12kg/s纵轴流产品研发、制造能力稳步提升。产品可靠性及MTBF大幅提升,卸粮筒堵塞、离合器失灵、发动机高温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能够满足用户的作业要求。三是从使用情况看,纵轴流产品在东北区域及其他大地块作业组织的需求不断扩大,中高端产品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占据3%左右的空间;横轴流产品在冬麦区传统性市场仍保留97%左右的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及农艺符合性明显提高。

再其次市场格局持续优化。我国收获机械企业、销量、时间、用户竞争格局比较集中,近年销量保持在4万余台左右,大小年特点得到改写,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

一是销售企业集中,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行业前3家企业销量约占整个行业销量的85%左右,竞争名次趋向稳定,企业间差异化优势短期内无法突破。

二是销售区域集中。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冬麦区成为主要销售区域,销量达到行业总销量的90%左右,成为企业重要目标市场。

三是销售时间集中。我国小麦收获机市场需求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多年来上半年市场销量接近全年总销量的85%,与冬麦区区域上半年小麦收获农艺需求基本保持一致;春麦区及稻麦轮作区域下半年农艺需求产品量在15%左右。

四是销售机型集中。受补贴导向影响,6kg/s机型是2014年、2015年的主要销售机型,占据市场的主要位势,市场占有率达到95%左右。

五是销售用户集中。跨区作业成为小麦收获机独特的亮点。我国土地流转加快,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大中型产品主要购买对象,市场份额超过60%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