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强势出手!我国智能农机和无人农业将从这里起飞!
www.caamm.org.cn 2021-04-23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4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河南省洛阳市组织召开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次现场推进会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提升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交流推进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无人农业作业发展经验,部署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辛国斌表示,农机装备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和物质技术基础,推动农机装备发展意义重大。
辛国斌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推动下,农机装备产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辛国斌强调,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机制,统筹现有资源,合力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短板弱项攻关,持续推进农机装备创新发展;三是要提升农机装备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区域格局;四是要提升农机装备质量管控能力,完善农机装备标准体系,稳步提升产品性能品质;五是要推进智能农机发展和无人农业作业试点,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强化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的协同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洛阳市汝阳县小麦、烟草等作物的无人作业试验,调研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一拖集团的农机装备研发生产和应用情况;后续还将举行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2021年计划工作会,共同探讨把握无人作业和智能农机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智能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关键核心部件及高端产品短板,加强智能农机、绿色农机标准制定等工作,加大无人农业作业试点推广力度,打造智能农机生态。同时,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和江苏省无锡市、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签署了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战略合作协议。
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作为工农协同创新应用,自201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指导下,已成为我国农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事件。洛阳市将借此次会议有效推动“洛阳农机”构建多元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先进技术成果应用转化,为全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洛阳动力”。
近年,作为全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发源地,洛阳市在农机装备产业整体科研实力、产业基础、规模体量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研发、设计、制造、检测、验证、服务等于一体的农机装备基地。目前,全市拥有农机装备及上下游产业企业500余家,2020年农机装备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
在科研创新方面,洛阳市依托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优质科研资源,打造创新资源的整合枢纽、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已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在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无人驾驶技术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并相继发布世界首台新能源动力无人驾驶拖拉机,中国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100马力无人驾驶轮边电机拖拉机等多项新产品,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在洛阳都市圈建设中,洛阳市还积极围绕农机装备产业链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在都市圈范围内形成包括500余家配套零部件制造企业和主机制造企业的集群,具备年产15万台拖拉机、1.5万台收获机械的生产能力,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据悉,下一步,洛阳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精神,按照“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完善链条、培育集群”的思路,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基地。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装备工业一司、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有关地方工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及用户等9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相关阅读
- 2025-05-14农业农村部推进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
- 2025-05-12吉林省202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发布
- 2025-05-08七部门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施意见
- 2025-05-08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
- 2025-04-27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推介支持种业振兴金融政策与
- 2025-04-25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