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行业焦点

农业补贴要紧盯保供给目标

www.caamm.org.cn    2016-05-20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文章类型:普通

在此前的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反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地区资源环境的压力。三补合一既可提高补贴发放效率,更是对补贴功能和目标的优化集中。要调整、减少受限制的黄箱补贴,更多用地力保护、技术补助等不受限的绿箱补贴”。

财政部、农业部日前宣布,今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笔者认为,新时期农业补贴改革,要将政策目标聚焦到保障农产品供给上来,围绕农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收入,重点支持农业规模经营和绿色发展。

三补合一既是提高补贴发放效率的有效举措,更是对补贴功能和目标的优化集中。当初,国家出台农业补贴政策,目的就是鼓励农民多种粮,主要保障农产品供给,兼顾稳定农民收入。但保供给”“保收益虽有时可兼顾但有时也有冲突。而在各地实际操作中,不少地方简单按照承包面积发放,不少流转土地的新型主体仅能得到承包地的补贴,农业补贴对保供给的作用被弱化。

从以往补贴效能上看,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相对薄弱。近年来,土地流转比例不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种地主力军,市场风险和信贷需求都较大,但对其补贴的还比较少。二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有待加强。粮食增产的绷得过紧,资源环境压力很大。在此前的补贴制度设计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反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地区资源环境的压力。

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能够更好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更为精准高效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这包括了总量增加、增量优化,也涉及了补贴的类型和手段。

农业补贴总量不仅不能减少,还要进一步强化。补贴农业是世界通行做法。在欧美国家,补贴一度占到农民收入的40%。该数字近年来持续下降,2010年后约为10%2006年我国全面废除农业税后,实施农业补贴,实现了国家对农民由的重大转折。目前,直接补贴占我国农民收入只有3%左右。从数量来看,提升的潜力依然存在。

新时期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关键要在提高补贴效能方面下功夫。虽然有空间,但我国尚不具备全面、大规模补贴支持农业的能力,与发达国家搞补贴竞争,单纯依靠扩大补贴规模来保障农业供给,既超出了现阶段的财政承受能力,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实际上,即使在发达国家,农业补贴也只是兼顾稳定农民收入,而不是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补贴效能,要在存量稳定的基础上,优化增量,变激励性补贴为功能性补贴、覆盖性补贴为环节性补贴。

补贴的类型要向绿箱补贴倾斜。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农业补贴受到国际规则约束。要调整、减少受限制的黄箱补贴,更多用地力保护、技术补助等不受限的绿箱补贴,来扶持农业发展。黄箱补贴由于其对贸易有较大扭曲作用,是世贸组织要求逐渐削减的类型。按照我国入世承诺,黄箱补贴不得超过产值的8.5%,据测算,目前已逼近这条黄线

补贴的手段要动态调整。国外经验表明,农业补贴改革并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措施能一劳永逸。自然,我国三项补贴改革也不会是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调整的休止符。不同的补贴办法各有利弊,难以做到十全十美。实际操作中选择哪种办法,既要考虑精准性也要考虑操作性,既要追求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当下,农业补贴改革,要突出支持绿色发展和规模经营,才能抓住农业发展的主形态,也给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吃下定心丸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