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机械化回收破解残膜困局
www.caamm.org.cn 2019-09-02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新疆是我国农田地膜覆盖栽培重点区域,每年应用面积超过5500万亩,地膜使用量接近30万吨。上世纪80年代新疆石河子垦区大规模推广使用地膜植棉技术。1985~1994年新疆地膜植棉机械化推广面积达6890万亩,推动了新疆棉花生产第一次提升。上世纪90年代末期,新疆兵团提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新农艺,研发出适应宽膜覆盖、膜下滴灌、精量播种的整套高效田间作业新机具,实现了新疆棉花生产的第二次提升。201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700多万亩,年产量达50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八成以上。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新疆地区研制的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已近百种,但仍不能完全解决聚乙烯PE地膜的回收问题。目前,残膜机械回收存有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一是回收率偏低,使用最广泛的立杆搂膜机具回收率只能达到50%左右;二是含杂率高,回收的残膜与土、秸秆混在一起,资源化利用困难;三是回收机械使用可靠性差,关键工作部件受力大,易损坏,作业效率无法保障。
2016年底,新疆石河子大学陈学庚院士研究团队认识到,需要注重顶层设计,从全产业链入手,在重视残膜回收机械研发的同时,使用满足机械化回收条件的耐候地膜,研发出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回收后的残膜含杂率低、具备自动卷膜或压缩功能的农田残膜回收机,为资源化利用创造基本条件。
目前,新疆兵团在耐候地膜应用和回收技术及装备研发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耐候地膜性能及其稳定性得到生产验证。在农业农村部和新疆兵团科研项目支持下,2017~2018年新疆兵团建立多个试验点进行耐候地膜试验示范。棉花采收后,地膜的完整性较好,强度符合残膜机械回收条件;二是新型农田残膜回收机的研发得到突破。2017~2018年研发出三种秸秆粉碎还田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具有起膜、上膜可靠,清杂效率高、回收的残膜完整、自动卷收等优点。田间试验效果良好,一次地表残膜回收率超过90%,膜杂分离效果好,实现了地膜卷收易于运输,机器性能可靠;三是传统秋季残膜回收机械继续改进提高,新研发出的两种耕层残膜回收机性能得到验证,0~15厘米耕层残膜的回收率可达60%。(温浩军 赵岩)
相关阅读
- 2025-05-14农业农村部推进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
- 2025-05-12吉林省202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发布
- 2025-05-08七部门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施意见
- 2025-05-08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
- 2025-04-27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推介支持种业振兴金融政策与
- 2025-04-25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