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 进而有为——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零部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www.caamm.org.cn 2019-08-22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零部件分会于2012年9月在沈阳成立,分会成立7年来,会员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越来越广。零部件分会以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振兴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产业为己任;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为工作原则;以反映行业愿望与要求、为政府和行业提供双向服务为宗旨;以政策研究、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国际交流、会展服务等为主要职能,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积极促进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立足需求,打造品牌,助力农机零部件行业健康发展
1. 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行业峰会
“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行业峰会”是零部件分会成立后打造的行业品牌活动,自2012年开始,先后在天津、潍坊、苏州、安徽、洛阳等地举办了七届,讨论零部件行业热点及焦点问题、交流企业发展经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农机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交流的年度盛会和重要平台,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其影响力、号召力逐年递增,成为协会开展行业服务的重要抓手。
2. 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龙头企业评选
“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龙头企业”评选是由协会组织,经零部件企业自主申报、主机企业推荐、行业专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等要素,评选出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代表了农机零部件行业最高水平,不仅对同行业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号召力和一定示范引导作用,且对促进中国农机行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协会从2012年开展“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龙头企业”评选和推介活动以来,43家农机零部件企业获得了“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龙头企业”荣誉称号。2016年,协会开展“中国农业机械零部件龙头企业”进行复核、评选工作,经主机企业推荐、零部件企业自荐、协会组织专家评审,共授予34类零部件产品的65家企业为“中国农机零部件龙头企业”称号,有效期为三年。今年,协会对已有零部件龙头企业进行复评,并遴选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进入龙头企业行列,共评选出58家零部件企业为“中国农机零部件龙头企业”,有效期自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3. 组织零部件龙头企业走进整机企业对接活动(整零对接)
为扶持我国优秀零部件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与主机企业交流沟通,协会连续举办了四期“整零携手,互利共赢”—农机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对接活动,先后组织200余家次优秀零部件企业走进爱科、常州东风、久保田、洋马、科乐收、雷沃重工、山东五征、约翰迪尔、勇猛机械、中国一拖、中联重机等知名主机企业进行业务深度对接,有效促进了优秀整零企业间的合作,推动了整机与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发展。
4. 组织国外交流考察,推动零部件走出去
为加强中外农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农机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推动农机零部件走出去,零部件分会先后于2015年、2017年、2019年四次组织零部件企业赴欧洲和中亚考察交流。先后赴科乐收(CLAAS)、格立莫(GRIMME)、科罗尼(KRONE)、曼(MAN)、哈威(HAWE)、爱乐宝(Elobau)、菲茨曼(FRITZMEIER)、采埃孚(ZF)、雅歌辉托斯(ARGO HYTOS)、易福门(IFM)、爱科芬兰发动机厂、唯美德工厂、法国麦赛福格森(MF)工厂、德国芬特(FENDT)工厂、凯斯纽荷兰拖拉机制造工厂、雷沃阿波斯高登尼工厂、明斯克拖拉机厂等近20家农机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考察交流。
通过考察,零部件企业不仅学习了世界一流农机制造企业的先进制造工艺,而且通过深入参观工厂内部,切身感受到国外农机企业产品背后的生产情况,柔性生产、信息化管理、企业文化、员工关怀等等先进的管理理念。
二、农机零部件得到行业和国家高度重视
《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并提出要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增强关键核心零部件供给能力。加快发动机、传动系统、电液控制系统、智能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国四阶段柴油机、动力换挡和CVT无级变速传动系、大马力拖拉机悬浮桥等零部件,研发农机自主导航、智能控制、作业监控技术、智能化精准作业装置等智能化控制系统,建设农机大数据和物联网服务平台。《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提出“支持农机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攻克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卡脖子”问题。引导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推进新型高效节能农用发动机、大马力用转向驱动桥和农机装备专用传感器等零部件研发,加快关键技术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实施农业装备“一揽子”突破行动。突破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导航与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等核心基础零部件。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功率拖拉机机械液压无级变速箱(CVT)”项目,潍坊谷合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的“6万台大马力拖拉机电液提升器”项目、“大型拖拉机转向驱动桥”项目、“大型收获机HMT转向驱动桥”,浙江海天机械有限公司的“220HP拖拉机智能动力换挡变速箱项目”;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的“高速采棉头”项目等先后获得国家项目支持。
三、零部件企业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1.已建成有效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农机是比较复杂的特殊机械,任何农机制造企业都不可能自行制造全部零部件,必须由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现在,我国已经围绕主机厂建立了较为完善、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外购、外协配套供应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具有现代化加工手段、市场采购响应敏捷的零部件行业,包括发动机、液压件、车桥、变速箱、轮胎等系列产品,还向外企和海外农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2. 农机零部件行业产值快速增长
2004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895.8亿元,2017年增长到4498.91亿元,年均增长13.2%。农机工业的繁荣和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也带来了农机零部件行业的高速发展,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也从2004年的7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688.10亿元,年均增长18.7%。零部件领域近几年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加大本地采购力度、零部件出口能力增强、大企业产品质量整合升级,以及后市场销售追求品牌化等因素的拉动。
3. 外资企业对国产零部件的采购增大
外资企业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也为了更好服务本地市场,纷纷加大国产化力度,实行本地采购,零部件企业从中受益。外资农机的零部件国内采购份额逐年增长,加快了其产品本土化的进程,也帮助中国零部件企业在管理能力、质量控制、产品技术进步、社会责任等方面得以快速提高和升华。
4.零部件出口能力逐步增强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机出口额297.51亿美元,同比增长8.72%。其中,零部件出口额1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占出口总额的48.6%,主机出口增长速度低于零部件出口。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国产零部件产品技术的不断进步,零部件质量持续提高,得到国外用户的逐步认可。
5. 有效推动国产农机主机性能提升
零部件强,则主机强。农机零部件的发展提升有效推动了农机主机的升级换代,农机零部件企业的快速成长促进了我国农机行业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四、建议
陈志会长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做工作报告时提出,协会未来要重点围绕行业创新能力建设、行业制造能力建设、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公共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农机企业走出去等五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作为协会最活跃的分支结构,零部件分会要秉承我会“全心全意为行业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此,零部件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零部件分会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分会行业影响力和凝聚力,持续加强分会制度建设,提高规范运行质量,加强会员管理,严格执行理事会会议制度,始终坚持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助推行业发展。
(二)不断创新行业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涵,提高活动质量和成效,创新打造品牌活动,提升企业活动参与积极性,为行业交流搭建有效平台。
(三)紧密围绕“企业转型升级、行业技术进步和持续稳定发展”这一主线,确定分会工作着力点,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
(四)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当前国内农机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零部件企业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采购体系,多元化发展,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推进我国农机行业发展任重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在新一届零部件理事会的领导下,为农机零部件行业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
- 2025-06-25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筹备会召开
- 2025-05-22混合动力农机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玉林召开
- 2025-05-06混合动力农机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
- 2025-04-24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邀请函
- 2025-03-252025全国农机展盛大开幕
- 2025-03-062025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邀请函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