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协会动态

2022国际收获机械技术与发展论坛的回顾与观察(下)

www.caamm.org.cn    2022-08-11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2022国际收获机械技术与发展论坛的回顾与观察(下)

—— 收获的会议与会议的收获

作者:马 征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收获机械分会  副秘书长


江苏大学大田收获装备研究所 所长、博士生导师


(一)收获的会议

在2020年和2021年的“429”期间,由我国农机领域五大学会(协会)联合主办、江苏大学与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承办的首届和第二届耒耜国际论坛都取得了广泛而显著的影响力,受疫情影响,今年举办的第三届耒耜国际论坛从“429”推迟到了“629”。

在本届耒耜国际论坛筹备之初,江苏大学即开始考虑在耒耜活动的大框架中设置体现水平、彰显特色的专门议题,“2022国际收获机械技术与发展论坛”就是作为这一特色议题而首次嵌入在耒耜国际论坛之中的。

与此同时,在本次收获会议筹备之初,我们就在设想通过本次会议推动农机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进一步交叉互动,让我们行业企业的工程人员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不再“各玩各的”。自2021年4月起,江苏大学正式成为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和收获机械分会秘书长单位。于是我们借着这样的契机,举办了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和江苏大学联合主办、并作为本年度耒耜国际论坛特色议题的“2022国际收获机械技术与发展论坛”。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6月28日-29日“2022国际收获机械技术与发展论坛”终于在江苏大学顺利召开了。


参考以往经验,并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收获会议的规模上限最初控制为150人。但自6月初开始报名以来,大家的参会热情明显超出我们预期,实际注册并线下参会的专家代表达到了200人规模,此外还有部分注册代表进行了线上参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考虑到江苏大学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现场参会学习情况,本次收获会议的实际受众覆盖面估计可达600-700人。

本次“2022国际收获机械技术与发展论坛”是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举办的首次收获机械交流活动。本次收获机械国际会议都体现了企业和高校的交叉融合,国际上先进轮式和履带式收获机的头部企业代表或专家学者都参了会议并做了报告,报告的内容始终体现了当前的关注热点和主流议题;另一方面,本次会议的参会人员积极,这不仅反映出国内外收获领域专家代表的参会热情进一步高涨,也反映出本领域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对加深交流的愿望显著增加。

(二)会议的收获

举办会议主要是为了促进交流,让所有参会人员都能有所收获。

在本次“2022国际收获机械技术与发展论坛”的12个专家报告中,3个报告来自高校,9个报告来自国内外收获机械领域的头部企业,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洋马和潍柴雷沃等,报告内容具体涉及到了包含收获机械技术与装备在内的智慧农业实践、高校农机人才培养及我国联合收获装备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大型轮式收获机的全球发展概况及技术趋势、联合收获机的整机智能化收获系统、高效脱粒分离清选系统的最新进展、大型轮式及履带式联合收获机的底盘驱动/转向/升降技术等多个方面。

本次会议内容普遍地体现了各大品牌主机厂对当前智慧农业和智能农机相关技术热点的关切和回应,也让我们看到了各品牌对收获机械智能化、无人化技术的理解方式和切入模式。当然,受限于农机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利益考量和保密要求等先天制约因素,各企业的专题报告不可能展示太多技术细节,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从行业头部企业最新技术产品展示环节中感受到我们在收获领域存在的技术代差和未来的努力方向。

收获机械是农业机械中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机器。通过这次收获机械国际会议,我们可以进一步知道国内外优秀的农机企业对现代及未来农业生产的思考方式、对先进农机技术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需求范围和力度、对高端农机产品进行升级与迭代的方向,等等。农业机械天然具有农业和工业相交叉的行业属性,发展农业机械离不开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更离不开优良的农机工业体系。时至今日,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人、地、机等关键要素和农机工业体系的研发、生产、配套、维护等能力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处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农机科研人员可以沿着这次会议中优秀农机企业对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求方向上思考这样2个问题:我们能为农机企业、产业、行业的当下及未来做什么?为此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与突破?回答这样的问题各人自有答案,但应对这一挑战的基本前提一定离不开“自身素质再提升”、“学科交叉再深入”、“行业结合再紧密”这3个方面。

在农机领域近十几年的交流活动中,长期存在着学术圈和工程圈彼此基本“互不干涉”的情况。如果通过这次由众多国内外优秀企业参与的收获机械国际论坛,能够对促进业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农机同仁的相互交流起到一点作用,这就是我们举办本次会议的最大收获。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局势波云诡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发生,农机对于农业、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愿我们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密切校企联系、深入科研合作,为推动我国农机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而共同奋斗!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