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协会动态

2025农业机器人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

www.caamm.org.cn    2025-09-08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2025年8月29日,2025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大会——农业机器人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山东泰安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专家、科研院所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农业机器人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路径。农业机器人分会秘书长朱立成主持会议。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履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峰首先作了题为《AI驱动下田间作业机器人的适应性创新:结构、功能与形态的协同响应》的报告。高教授强调,田间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机器人具备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通过AI赋能,机器人能够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和土壤环境动态调整作业方式,从而实现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他认为,这一方向将极大推动农业机器人向“智慧农机”演进。

随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冯青春作了《果蔬生产机器人产业化探索与趋势》的报告。他结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及全国果蔬产业的实践案例,介绍了果蔬采摘、分拣、移栽等环节的机器人应用进展,并分析了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成本、可靠性和推广模式等问题。冯研究员指出,未来果蔬机器人将向“模块化、低成本、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呼吁加强科研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快成果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贡亮作了《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发展思考》的报告。他从产业链协同和技术瓶颈的角度,提出了推动农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强调要注重基础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的双向驱动。贡教授提出,要推动农业机器人快速发展,必须加强跨学科融合,建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并通过标准化建设和政策支持,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他的报告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主任陈建带来了《新一代具身智能育种机器人》的报告。他介绍了具身智能在育种机器人中的应用,强调了智能机器人在种质资源利用、精准育种和农业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陈教授指出,这类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农业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幅提升育种效率和精准度,对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紧接着,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系主任张子华作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助力农业智能化》的报告。他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完成传统的机械作业,还能通过“感知—认知—行动”的闭环,实现与农作物、环境的深度交互。这将推动农业生产模式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全面升级。

随后,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吴硕作了题为《多臂高速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研发进展》的报告。他从果实识别、机械臂协同与高效采摘等方面,介绍了团队在多臂协作机器人研发中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农业机器人在果园作业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席芮作了题为《葡萄采收机器人感知与多臂协同研究与应用》的报告。他结合葡萄产业的发展需求,介绍了采收机器人在感知识别、路径规划以及多机械臂协同作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席博士指出,葡萄采收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人工采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还能提升果实采收的精准度和作业效率,为葡萄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最后,在棉花产业应用方面,江苏超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济宇介绍了《棉田多功能无人作业植保机器人》。他展示了该机器人在新疆棉田中的应用案例,能够实现自主导航、精准喷洒和多功能作业,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提高了植保效率。闫经理指出,该装备的推广应用,将为大田作物的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论坛的圆满召开,搭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为农业机器人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研协同与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农业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的落地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